北京旅遊|天壇公園,天人合一思想的完美體現

20190612034901 76

天壇,顧名思義,即為祭天的神壇。自周朝以來,中國便有郊祀天地的習俗,與封建結合後,它更成為「國之大祀」,自命「天子」的帝王們無一不試著透過朝拜天地來鞏固自身政治地位。而北京天壇公園過往就曾是明清兩朝帝王祭天、祈穀、祈雨的場所,精心打造的建築與庭院佈局體現著中國傳統天人合一信仰與對天地關係的想像。

毫無疑問,天壇已是北京城的代表景點之一。不僅北京文旅局選用天壇形象打造標準字 LOGO ,就連黃明志與王力宏一曲《漂向北方》,都將天壇選做北京代表物寫進了歌裡。如果你有看清宮劇的習慣,必然也曾看過皇帝討論著要前往天壇祭天祈福的片段吧?《甄嬛傳》裡皇帝皇后就是來天壇祈雨,才造成甄嬛被華妃罰跪而流產。總之關於天壇能講的東西可多著呢。這篇文章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世界現存最大的祭天建築群吧!

20190613030741 4
20190613030907 31
圖|北京文旅局 LOGO 中 “Beijing” 的 B 就是由天壇祈年殿的形象轉化而來(圖片來源:文旅局官網

❝ 天圓地方,郊祀天地 / 天壇歷史沿革與格局

20190613032941 84
圖|圜丘大門口

要分享這麼一個具有歷史與文化底蘊的景點,好像怎麼說都還是得從天壇的歷史沿革開始說起?知道這不是太討喜也不是太好看,我盡量長話短說就是(好啦,如果你歷史課必然睡著,准許你跳過這一段(?)不要關掉視窗!!!!)

剛有提過,北京天壇其實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之所。它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 年),當時朱元璋之子朱棣遷都北京,為祈福確保國祚永存,他仿造南京天地壇,取《易經》東南方為巳位/為至陽之所的說法,在紫禁城東南建造了祈年殿的前身——天地壇,並將長方形大殿命名為大祀殿。

到了嘉靖九年(1530 年),明世宗朱厚熜為確立身份與皇權正當性(他是前皇帝的堂弟而非兒子),將天地合祀改回明初的天地分祀,於大祀殿南方建圜丘,專門用以祭天,並於北京城東西南北四方分別修建日、月、天、地四壇,天壇從而得名。嘉靖十九年(1540 年),他又拆除逐漸廢而不用的長方形大祀殿,取典籍中遠古祭祀場所「明堂」型態,於原址重建圓筒狀大享殿以祈穀,祈年殿從此由方轉圓,成為類似今日的樣貌。

20190613043746 43
圖|祈年殿是天壇最老也最新的建築。明永樂十八年原址上的天地壇是天壇最早的建築物,但現存祈年殿建築卻是光緒年間遭雷火燒毀後重建
天壇歷史時間軸
圖|天壇大事表(恩,對,我的筆記強迫症又發作了⋯⋯)

到了清乾隆年間,國力富強,吃飽閒閒的乾隆皇帝決定改建天壇,於乾隆十六年( 1751 年)改大享殿為祈年殿,將原本由上至下覆蓋青瓦、黃瓦、綠瓦的祈年殿屋簷全改為青色琉璃,並進一步擴張了天壇的附屬建物。此後天壇歷經雷火燒毀重建、八國聯軍之亂,園內文物損毀、遺失大半,但建築與基本形制便沒再變過,直至今日。 而在這風雨變革之間,明清兩朝共有 22 位皇帝,在此舉辦了 654 次祭天大典。可以說如果你想體會帝王人生(為什麼?),天壇是不可不來的地方。1988年,天壇被選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20190613052415 60
圖|天壇實況導覽 / 俯瞰圖(圖片來源:天壇官網)。由俯瞰圖可看出南面圍牆與北面圍牆轉角處形狀稍有不同,這種南方正,北圓弧的圍牆被稱為「天地牆」,象徵著天圓地方
20190613052203 70
圖|天壇地圖。天壇格局方正,瀏覽線路並不複雜,無論由哪個門進入,只要方方正正的繞上一圈就能看個七八分

好了,歷史課結束,讓我們進入正題。

經過 600 餘年的動盪與擴建,今日的天壇公園已是個比故宮大上 4 倍的超超超超超超超級大公園。如果由空中俯望(或是打開 google map 實景地圖),可以看出天壇圍牆大致呈現「回」字型(但為了取天圓地方之意,北面圍牆的轉角是做成圓弧狀的);再拉近點看,回字型內圈又可大致分做北面「祈穀壇」、南面「圜丘壇」與連結兩者的丹陛橋三部分。這三者並稱為內壇,是天壇祭祀的主要場所,喊得上名號的重要景點幾乎全在這兒。也就是說,謝天謝地,只要沒有執著於要把整個天壇走遍遍看透透,直奔重要景點而去,那整個參觀過程雖稱不上近在咫尺,卻也不致於走到要死要活。

懶散時間有限如我們,自然是直奔精華,選擇了南門入 → 圜丘 → 回音壁 → 皇穹宇 → 九龍柏 → 丹陛桥 → 祈年殿/皇乾殿 → 長廊  → 東門出這樣的線路。也因為我們不想放過任何重要景點,所以是直接購買了 34 RMB 的聯票,這樣比單買門票 10 RMB + 景點聯票 25 RMB省一元⋯⋯恩⋯⋯。(更多票價訊息見文末資訊區)

20190613060618 21
圖|天壇公園很認真地是個「公園」,其門票也分為單純的門票(只能進門喝茶聊天踢毽子)和包含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等景點的聯票!門票下方會列出可參觀的景點,離開天壇前記得妥善保管門票,重要景點門前會再驗票
20190613060636 93
圖|如果只買了單純門票而非聯票,你很可能就只能這樣望著祈年殿頂端興嘆了(是可以補買景點票啦,就是多花 1 元人民幣這樣)

❝ 圜丘 / 冬至祭天之所

20190613061658 73
20190613061712 66
圖|圜丘

由南門進入,穿越小門,就到圜丘丘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 年),為帝王冬至時舉行祭天大禮之所(也就是說,以實際用途而言,正港的「天壇」其實是圜丘,而非更具知名度的祈年殿)。據史料記載,明清兩朝帝王於齋宮齋戒三日後,會於冬至當天日出前七刻,領著一票皇室宗族和文武百官來到圜丘,一面在寒冬裡冷得皮皮挫,一面進行一系列複雜的祭天儀式,努力祈求國泰民安。而若該年大旱,皇帝也會在孟夏之際挑選合適日子來此祈雨(就像《甄嬛傳》中的皇帝那樣。)

20190613074830 93
圖|圜丘壇
20190613074950 9
圖|圜丘壇上每層都設有漢白玉欄板和刻有雲龍紋的欄杆頭,當然,每個的數量都是 9 的倍數
20190613075001 35
圖|壇下排水的螭首

由遠處望,可見圜丘壇為露天三層圓形平台形式,其中圓形象徵天,三層象徵高貴無上,露天象徵與天無隔閡;登上台階,可見壇面每層皆以漢白玉欄板環繞,欄杆頭上刻著雲龍紋,下設排水螭首;到了頂處,一個站滿了遊客的小圓盤與無數由中央輻射而出的扇狀石板共同組成了朗讀祭文的平台。

20190613075207 32
圖|圜丘壇以 9 重石板於人間再造九重天

圜丘平台頂端壇面最初為藍色琉璃磚,乾隆改建時換成了耐磨的艾葉青石鋪地。中央大家搶著踩踏拍照的圓形石板為天心石,據說站在上頭說話,能有聲音宏亮、甚至一呼百應的效果。帝王在此宣念祭詞,便可聲稱其渾厚嗓音為「上天垂象」,增添本身的神聖性與神秘性。恩⋯⋯活在 21 世紀的我們想必很清楚,這其實就是旁邊漢白玉欄板反射造成的回音效果而已。而今日大家彼此推擠,眼明手快爭站石板,求的也就是上網打個卡,聲稱自己跟古代皇帝站在同一個位置祭天(?)。至於什麼「上天神諭」嘛,早已被周圍「快來唄!讓讓!再一張!」的吆喝聲就地掩埋,早放棄早心安 XD

20190613075505 20
圖|中央的天心石兵家必爭,稍微慢個一秒就搶不到了 XD (為了避免磨損原本的天心石,高起來的石板是近代擺上的,以前皇帝踩的「真・石版」已被埋在底下)/ Photo Credit:旅天下@ 廖苡安

除了天心石,構成圜丘壇的扇形石板也有它的講究。古人以九為尊,視九為「天數」,故圜丘壇扇形石板的鋪就便環繞著這個數字而設計——最上層檯面鑲嵌九重石板,第一圈 9 塊石板,第二圈 18 塊,直至第九重的九九 81 塊,寓意著天帝居住著的九重天。當祭祀時皇天上帝神牌立於石板鋪就的九重天之上,也就如同於人間再造天庭了。

20190613075911 4
圖|燔柴爐。設於天壇東南方位的燔柴爐由綠琉璃磚砌成,是祭天大典時焚燒祭品的爐具,一般典禮前會先用松枝燔燒牛犢,利用香氣迎接皇天上帝的降臨(恩⋯⋯是個用烤牛肉引誘天神的概念嗎????);典禮後,皇天上帝神案上的供品、祝版、祝帛也在此爐焚燒
20190613075923 63
圖|燎爐。祭天典禮時內放松柏、檀香,用以焚燒祝文、祝帛,古人相信這些帶著香味與祝禱的煙霧能夠上達天庭。八座燎爐分別焚化配位(清朝前八位皇帝神位)前所陳放的供品

可別以為只有這樣,為了與天呼應,圜丘壇第二層與第三層石板也都是取九的倍數鋪就;漢白玉欄板以四面階梯為界,每個區域也是 9 塊欄板(中層 18 塊,下層 27 塊)。甚至就連祭壇的直徑,也都和 9 的倍數脫不了關係。可以說,圜丘壇的設計完全就環繞著「九」這個數字而生。是不是很強迫症!

20190613075803 69
圖|圜丘的內外牆分別為圓形和方形,為天圓地方之意
20190613080015 82
圖|內牆上裝飾用的藍色龍首
20190613080028 75
圖|屋瓦的末尾都刻有圖案。圜丘壇就是個遠看很樸素,近看花俏的不得了的建築
20190613080036 83
圖|好年輕的我們與圜丘(恩,只是想讓你們知道內牆有多矮)
20190613080045 21
圖|圜丘內、外牆上皆設有漢白玉雕造的欞星門,這種上搭橫木的矮門是古代祭壇專用門式,在其他建築內很少看到

除此之外,圜丘方形外牆和圓形內牆象徵的天圓地方;周邊矮牆象徵天的藍色琉璃瓦;登台舉目四望見到的蔚藍天空;以及四周取《周易・乾卦》「元亨利貞」命名的昭亨(南門)、泰元(東門)、廣力(西門)、成貞(北門)四門,也全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呼應。除了強迫症,我真的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詞了⋯⋯於我而言,圜丘壇就是個遠看有點兒平淡,細看無比講究,看了介紹後懷疑古人根本強迫症的祭壇吧(被揍)。

20190613080117 82
圖|站在圜丘壇上能一路望向北面的皇穹宇和末端的祈年殿屋頂(以及路上滿滿的人頭)

❝ 皇穹宇 / 三音石與回音壁

20190613082130 6
20190613082144 63
圖|皇穹宇外大門

穿越圜丘北面欞星門,就進入皇穹宇範圍。這棟有點兒像是清代皇帝帽的建築和圜丘同屬祭天天壇,或者更精確的說,皇穹宇有點像是圜丘的附屬設施。它和圜丘同樣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 年),初名泰神殿,後於嘉靖十七年(1538 年)改稱皇穹宇,現存建築為清乾隆十七年(1752 年)重建。在沒有舉行祭天大典的日子裡,皇天上帝的牌位就存放在皇穹宇主殿,而東西兩側配殿則是日月星辰和雲雨雷電等諸神牌位的居所。

20190613082308 72
圖|皇穹宇

既然本身不是祭壇,皇穹宇在建築上便沒有了圜丘那麼多的「九」,但作為天壇的組成部分,它仍是馬虎不得。看似平凡的屋頂,其實仍藏著對天的致敬——類似帽狀的圓攢尖頂在中國建築中是個特殊存在,它獨立於正常的屋頂品級之外(中國傳統屋脊有等級之分,皇家屋宇、士大夫屋宇與平民屋宇各有不同的樣式)平日多用於涼亭、樓閣等處,之所以被用於這兒,代表的仍是「天圓地方」中的「天圓」,同時也代表這屋頂超脫了人世階層之外,而藍色琉璃瓦,自然同樣象徵著青天。

20190613082402 56
圖|只要是天壇內的建築,沒有一棟是馬虎的
20190613082416 46
圖|建築細節
20190613082433 51
圖|三層天花藻井
20190613082445 79
圖|左圖中央藍底金字的即為皇天上帝的牌位
20190613093250 67
圖|東西兩側配殿分別供奉著日月星辰、雲雨雷電等諸神的牌位

擠在人潮中攀上階梯朝大門內看了幾眼,可瞥見皇穹宇建築由內外兩層共 16 根大柱支撐,抬頭仰望,繁複細膩的藻井層層收高。數年前來訪時就曾聽聞不管是祈年殿還是皇穹宇,都是利用木頭卡榫打造,未用一釘。縱然這些年間在中國看過以類似工法打造的建築沒有上百也有數十,但每看一次,還是忍不住要驚嘆一次!

雖然建築很美,但不得不承認,多數旅行者(包含我們)在皇穹宇最熱衷的,仍是聲學實驗(無誤)。三音石回音壁是皇穹宇院落內的兩大招牌,前者位於主殿正前方大石鋪就的道路上,據傳只要站於三音石上,敞開殿門,緊閉全殿窗戶,再使殿門至正中央神龕間沒有任何障礙物,便能收到「人間偶語,天聞若雷」之效。但是否真有此事,我可就不敢保證了,因為殿內正前方大大咧咧的就擺著一個導覽時刻表立牌啊~~~必要條件立刻破滅。

20190613095401 58
圖|皇穹宇正殿前方第三塊石板即為傳說中的三音石,除了「人間偶語,天聞若雷」 的回音效果外,據說若站於殿前第一塊石板上擊掌,可得回音一聲;第二塊石板上擊掌,可得回音兩聲;第三塊石板上擊掌,可得回音三聲

另外,回音壁指的則是包圍正殿與配殿的光滑圓牆,據說因著牆面弧度規則、光滑平整,故只要站在東西配殿後方朝著牆面輕聲說話,對角的人就能清楚聽聞。這個我偷偷的實驗過,恩,完全聽不到啊哈哈哈哈。根據導遊的說法,因為現在牆前加了欄杆,加上牆面經歷百年風吹雨打,聲波反射效果早已大打折扣。至於那些在那裡喊著「有了!有了!」的大媽們嘛,雖然這麼說有點壞,但依照「聽到了嘛!!!!!(吶喊)」的宏亮程度,同行的人就算站在皇穹宇外面都能聽到吧⋯⋯ XD

20190613100811 19
20190613101015 24
圖|N 年前努力嘗試著的兩位女子

步出皇穹宇大門,也就結束了南半側祭天圜丘壇的瀏覽。通往丹陛橋的路上,是一片綿延的鬱鬱蒼蒼,本來不以為意,直到不小心瞅了眼樹上掛牌:「明朝(約 620 年)」。瞬間驚覺這片古柏林的年代可能就和天壇一樣久遠。六百年間朝代興衰,於樹下漫步的由帝王將相變成了尋常百姓,只要一想到某株古柏或許過往也曾庇蔭過康熙或乾隆,就不禁覺得普通的老樹忽然浪漫了起來~~~

20190613101215 8
圖|天壇內到處都是上百年的老樹,或許那些年間,老樹也曾為來此祈穀的明清皇帝提供過庇蔭吧?
20190613101231 60
圖|九龍柏。位於皇穹宇牆外西北側,種植於明永樂十八年( 1420 年)的老樹,因樹身分成九股,像是九條龍纏繞而得名

❝ 丹陛橋 / 通往天界的道路

20190613103216 31
圖|丹陛橋共分三道,中央的石板大路為「神道」,為天帝專用;東側的磚砌路稱「御路」,供皇帝專用;王公大臣僅能行走西側的「王路」
20190613103236 82
圖|(左)丹陛橋近祈年殿處有個具服台,過往皇帝就是在這裡搭帳篷更換祭祀用服裝,如今帳篷處則建了個實心的紀念品商店;(右)橋下東西向券洞為祭品前往宰牲亭的必經之路,因而又被戲稱為鬼門關

穿越古柏林,眼前延伸向遠方的石板道,就是傳說中的丹陛橋。這條筆直大道連結著南面祭天的圜丘壇及北面祈穀的祈年殿。它由南向北逐步升高,象徵著祭祀之人逐步步入天庭。換句話說,走過丹陛橋也就是一路走去天堂了(?)。

丹陛橋上,有三條明顯可見的石板線道,這在過往是區分階層用。中央為天帝專用的「神道」,東面為皇帝專用的「御道」,西面「王道」則供王公大臣行走。明清兩朝間,各階層的人謹守本分,各循其路;今個兒,就自己決定想當什麼身份的人吧!只是要小小提醒一下,不要覺得當神很開心就走中間,明清兩代實際能走中央神道的可只有捧著神牌的 宦 官 吶。

❝ 祈年殿 / 孟春祈穀之處

20190613104528 23
圖|祈年門和祈年殿後頭的皇乾殿是天壇中唯二的明代遺存
20190613104551 93
圖|明嘉靖年間「大享殿」屋頂曾由上藍(象徵天)、中黃(象徵皇家/地)、下綠(象徵萬物/平民)三色琉璃瓦構成,直到乾隆年間才改成單一的藍

丹陛橋盡頭,是明代留存下來的祈年門。穿過帶點棗紅的大門往內望,祈年殿極具代表性的身影便矗立於正中。與南面祭天的圜丘相對,祈年殿乃是祈穀大典舉辦之處,每年孟春,皇帝都會來此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就如同歷史段落所述,祈年殿是整個天壇的緣起,但很可能也是園內命運最多舛的建築。從明永樂十八年(1420 年)開始,它歷經大祀殿 – 大享殿 – 祈年殿等周折,建築由方變圓,屋瓦由藍、黃、綠三色變為單一的藍琉璃瓦,終於是以今日的型態立在了眾人眼前。而先前沒細說的是,在乾隆確立祈年殿型態與名稱後,它其實還曾於光緒十五年(1889 年)毀於雷火,300 餘年歷史的大殿一夕之間化為灰燼,據聞當時祈年殿沈香大柱焚燒的氣味在北京城縈繞數日不止。數年後,光緒皇帝依循著舊貌重建祈年殿,成為今日我們眼前的建物。

20190613112203 16
圖|因著古代「屋下祭帝,壇上祭天」的傳統,祈年殿採壇殿結合的形式,下方的三層基座即為祈穀壇。如今整個北京城有三重漢白玉基座的地方也就三個,一個是故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建築群,一個是太廟,最後一個就是天壇祈年殿了,這也顯示了祈年殿在中國古代建築中規制等級之高
20190613112245 5
圖|因為我實在很愛祈年殿,所以決定多放幾張照片 😛

如今的祈年殿,謹遵著「天圓地方」和傳統「明堂」概念打造,38 公尺(約 13 層樓)高的圓形建築於院落中央的三層基座上拔地而起,三重攢尖頂層層疊疊直通天際,頂端的鎏金寶頂於陽光下閃著光芒。以規模與高度來說,它稱不上壯觀,但或許是因為周邊空曠,再加上完美對稱的緣故吧?站在祈年殿腳下,就是會不由自主地有種敬畏之心(還有種想把照片中的路人全部 P 掉的心(誤))。

20190613121439 47

除了遠觀,也別忘了登上祈谷壇近距離觀賞祈年殿近乎奇蹟的工法。祈年殿是北京挺有名的無梁殿,其建築結構不用任何橫向大樑、縱向桁(檁)條,也不用現代的水泥或釘子,而是僅靠著木柱和枋桷相互銜接來支撐屋頂。此外,殿內大柱還切合著天象而設——28根大柱中,中央 4 根龍井柱象徵四季,中圈 12 根楠木金柱象徵 12 個月,外層 12 根檐木巨柱象徵一天 12 個時程;中層和外層相加象徵 24 節氣,三層柱子總數象徵 28 星宿。再加柱頂 8 根桐木柱,則象徵著 36 天罡。

精巧結構與大柱之外,屋頂繪畫細膩的龍鳳藻井,與地面中央帶天然龍鳳紋的一塊圓形大理石同樣值得一看,這些精心佈置的元素共同組成了祈年殿華麗而細膩的殿堂。唯一可惜的是,目前祈年殿不開放入內參觀,所有的旅客都只能杵在欄杆之外,頭挨著頭的努力往開放的小門內張望,試圖遠遠地看清殿內全貌。

20190613121455 5
圖|祈年殿內部,在無數的人頭之中,這真的是我盡力能拍到最好的角度了(跪)
20190613121509 98
圖|祈年殿柱子結構

而就如同圜丘有著皇穹宇一般,祈年殿也有著它的附屬建築。其中最主要的,莫過於北面建於明朝的皇乾殿,它初名天庫,專門在平日奉祀祈榖壇/祈年殿祭祀的神明牌位。而乾隆年間奉祀祖先牌位的東西配殿,如今則被改為展間,詳細介紹了天壇的建築沿革、修復工程與祭祀儀典,並同步展示了相關文物,其中一顆明代鎏金銅編鐘是天壇 16 枚編鐘中唯一留存的一個,也是天壇公園內唯一一件國家一級文物。

20190613123740 5
圖|皇乾殿,其匾額為明嘉靖皇帝親書
20190613123802 61
圖|皇乾殿內部
20190613123825 34
20190613123746 50
圖|由皇乾殿內部回望祈年殿

自祈年殿區域離開,也代表著天壇主要建築巡禮告了個段落。前往東門的路上,最後一個景點為被稱為七十二連房的曲折長廊;過往這裏曾是祭祀前將宰牲亭的祭品運至神廚烹調,再一路送至祈穀壇的通道。如今,則成了北京老人下棋、聊天、跳舞的聚會場所。

乍一看覺得有些怪異突兀,但定神一想,畢竟這兒可是天壇「公園」,這樣充滿人氣也才算名符其實吧?而且後來我才知道,其實“ 天壇公園 ”也是歷史悠久。明朝時期,大祭時負責配樂的神樂署仍名神樂觀,它有點兒類似皇家音樂學院,平日擔負著授徒的任務。為了增加收入,他們便在天壇開了茶棚、藥鋪甚至酒鋪,坐收門票,將天壇當做公園經營。而市民也樂得來此休閒,順便買買神樂觀道士配置的草藥。這現象一直到乾隆年間,發生遊客翻牆進入天壇禁地的事件,乾隆勃然大怒,這才將神樂觀改為神樂署,終結了天壇的「廟會」年代。如此說來,今日北京人將天壇公園視作社交與休閒運動之地,倒也算是某部分還原了天壇舊貌(吧)。

20190613130410 85
圖|最後再看一眼祈年殿
20190613130425 14
圖|七十二連房,現在完全就是老人的社交場所
20190613130437 44

二訪天壇,依舊驚嘆於中國古代人強迫症之嚴重。整個天壇真的就是對至高無上的「天」的讚頌。無論是園區選址與佈局;象徵天圓地方宇宙觀的圓形攢尖頂、北圓南方的壇牆、外方內圓的圜丘圍牆;是他處少見的象徵藍天的藍色琉璃瓦,是祈年殿象徵天象的列柱,還是不斷反覆出現的陽數「三」和「九」,全都寄寓著明清朝廷對天人關係的認識,以及對上天的崇敬與期盼。

總覺得,《漂向北方》中一句「我站在天壇中央,閉上眼,祈求一家人都平安」寫的雖是北漂男女的心酸與心聲,但同時,它或許也是尊天敬神思想的體現,是天壇建成這 600 餘年間,人們對天壇、對天地最美好的祈願吧。如果某日你也來到天壇,很建議可以用上 3~4 小時時間,細細理解天壇建築中隱藏的符碼。天壇很美,但它確實不是那種第一眼看了會無比驚艷的建築(特別是當你身處人潮大軍簇擁中時),但只要理解它蘊藏的內蘊,細看所有細節,或許,你就能讀懂這個建築的偉大。又或許,某日我也會再回來,把二次造訪都錯過的齋宮、神廚與宰牲亭等景點給補上吧?或許。


20180214035518 37  /  實用資訊 

20180514042929 37 天壇公園 旅遊資訊

官方網站|http://www.tiantanpark.com/

諮詢電話|白天 010 – 6701 2402;夜間 010 – 6701 3036

開放時間與門票|(圖片來源/最新票價:天壇官網

天壇開放時間與票價表

 

20180514042929 37 天壇,交通訊息

天壇共有東西南北四個門,可由北京各處乘坐公車前往。若欲乘坐地鐵,可乘 5 號線至天壇東門站下車,循著指標由 A 出口出站即達。各門交通詳見下圖(圖片來源:官網

天壇交通

 

20180514042929 37 天壇,導覽訊息

電子導覽器  20180129233155 71 四大門區皆可預約 / 20180214035631 16 8:00~17:00 / 語種:中、粵、英、日、韓、法、德、西班牙文 / 20180214035616 92 押金 100 RMB,租金 中文 10RMB,其餘語言 40 RMB

團隊導遊 20180129233155 71 公園南門 / 20180214035631 16 8:00~17:00 / 語種:中文、英文 / 20180214035616 92 中文講解 5 人以下 100 RMB, 5 人以上 200 RMB;英文在中文基礎上加收 50 RMB / 20180514042929 37 團隊導遊須於 2 天前預訂,預約電話 6702 8866

殿堂講解  20180129233155 71 各景點殿堂 / 20180214035631 16 20 分鐘講解一次 / 語種:中文 / 20180214035616 92 免費

 


 

 

如果你喜歡以上內容,歡迎關注我們:-D!!

20180901021852 61 俏鬍子旅行團 | 20180901021920 44 traveling.moustache | 20180901021943 80 俏鬍子頻道

20180901021524 70

 

也歡迎來去看看俏鬍子的旅遊優惠 ☞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